一、培养目标
本微专业旨在通过“项目制”实践教学与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备以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u 技术能力:掌握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如AI药物设计、核酸药物开发等)及科研创新方法。
u 管理能力:熟悉生物医药企业管理规范、投融资风险及市场营销策略。
u 创新创业能力:通过高水平竞赛和创业实践,提升逻辑思维、团队协作及成果转化能力。
u 社会责任感:聚焦自贸港建设需求,推动热带药用资源开发及医疗技术创新,服务人民健康。
二、培养模式和学分要求
u “理论+实践+竞赛”三位一体:以项目为核心,结合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竞赛演练。
u 小班制教学:实践课程采用小班分组,每班不超过15人,确保个性化指导。
u 校企协同:邀请生物医药企业高管、投资人参与授课,推动产学研结合。
u 学分要求:共14学分,包括课程学习和第二课堂活动。
三、课程体系
1. 核心课程
课程名称 | 教学内容 | 考查方式 |
生物医药交叉前沿 | 案例教学:AI药物设计、核酸药物开发、传统药物现代化等前沿领域 | 小组答辩 |
医药经济与企业管理 | 混合式教学:生物医药产业链分析、企业战略管理、投融资风险评估 | 商业计划书 |
创新创业逻辑与技巧 | 竞赛思维训练:项目选题、路演技巧、知识产权布局 | 模拟竞赛路演 |
医药创新实践 | 项目制实践:围绕重点培育项目开展实验设计与研发 | 实验成果展示+ 项目中期/结题报告 |
生物医药创业实践 | 创业模拟:团队组建、融资方案设计、产品市场化策略 | 创业计划书 |
生物医药创赛模拟 | 实战演练:针对“挑战杯”、“互联网+”等赛事,完成项目优化与路演 | 竞赛获奖等级 导师综合评价 |
2. 第二课堂
· 必修活动:参加至少2次高水平学术讲座或企业参访(如海南科技园、生物医药企业等)。
· 选修活动:自主参与创新创业竞赛、成果转化路演或公益医疗项目。
四、实践项目与竞赛
1. 项目制实践
o 项目选择:学生重点培育项目中任选1项(如“AI驱动药物智能创制平台”、“热带果胶医用产品开发”等)。
o 导师匹配:每项目配备1名创新导师+1名创业导师,定期开展联合指导。
o 成果转化:优秀项目可申请孵化基金,优先入驻海南大学科技园。
2. 创新创业竞赛
o 赛前培训:由竞赛专家提供“一对一”辅导,优化项目逻辑与展示形式。
o 资源保障:学院提供实验平台和部分经费支持。
五、师资团队
· 核心师资:
o 罗海彬教授等(新药研发):讲授“医药创新实践”课程,主导1-2项重点培育项目。
o 张磊教授等(创新创业):负责“创赛模拟”课程,指导学生冲刺国家级竞赛奖项。
o 王鑫教授(成果转化):讲授“创业实践”课程,分享药物临床转化与融资经验。
· 企业导师:邀请生物医药企业高管、资深投资人参与实践课程设计与评审。
· 其他导师:具主持国家级项目经验、或具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竞赛获奖的老师。
六、考核与证书授予
1. 考核要求:
o 实践项目通过结题评审,第二课堂活动达标。
o 参与至少1项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并提交完整参赛材料。
2. 证书授予:
o 完成全部学分并通过考核者,由海南大学教务处颁发证书(待定)、由药学院出具学习证明(成绩单等)。
o 优秀学员可获“医药创新之星”称号,并推荐至知名药企或投资机构实习。
七、时间安排
· 2025年春季学期:开设理论课程(生物医药交叉前沿、医药经济与企业管理、创新创业逻辑与技巧)。
· 2025年夏季学期:开展实践课程(创新实践、创业实践、创赛模拟)及项目孵化。
· 寒暑假集中授课:利用假期完成高强度实践训练及竞赛备战。
以实践之汗水,浇灌创新之花,培育创业之才!
欢迎加入《医药创新与拔尖创业》微专业,助力自贸港生物医药产业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