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002制药工程(专业学位硕士)
一、学科专业简介
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类别涵盖生物技术与工程、制药工程、食品工程与发酵工程等专业领域,是关系国家安全稳定、人民生命健康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专业类别,也是当今国际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潜力最大、竞争最为激励的领域之一。当今,生物医药领域是技术聚集度最高、经济行为最活跃的领域,与其它领域相较,我国医药工业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对社会进步和人类健康事业的作用愈加显著,但纵观全球,我国在新药创制、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仍相对落后。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引领下,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崛起的主导性行业,生物医药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关键经济增长点,与多个工程技术类别(领域)交叉融合,人才缺口大,就业前景广阔。
制药工程是生物与医药专业的重要组成,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涉及化学、生物、药学、工程等多个领域。传统的制药工程以化学化工为主,但随着疫苗、抗体药物和RNA药物的崛起,对生物工程在制药工程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制药工程是新药创制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步骤,也是制药行业的核心。相较生物工程、精细化工和发酵工程,制药工程对过程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要求更严格,具有其独特性,在化工原理、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和药剂学等基础上,还需额外掌握药事管理、质量管理和工程设计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制药行业是一个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行业。社会对药品的需求是持续不断的,所以制药行业也是一个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的行业,就业环境相对稳定。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医疗改革深入,医药市场需求旺盛,这为制药工程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发展前景。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为生物医药行业培养道德情操高尚、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培养掌握制药工程领域的化学、药学、医学及生物学等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熟悉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掌握生物医药专业知识及新药创制的前沿工程技术,把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向和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具备一定的沟通与协调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创新与国际交流能力,能够规划和组织实施药物创新研究工程及药物生产工程,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基本素质要求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诚实守信,恪守学术规范、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能够熟练运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掌握本类别相关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方法和技术手段,了解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本行业某一领域具有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能力,并能够胜任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富于合作精神,善于沟通,能够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体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工程与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基本知识要求
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包括工程数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基础医学、药学和工程基础等,具备科学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基本知识,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工程伦理、自然辩证法、信息检索、知识产权、管理与法律法规等人文社科知识,并掌握一门外语。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包括生物与医药技术进展、分析与检测技术进展、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共性知识和化工原理、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分析学、制药工艺与技术、制剂工艺与技术制药分离工程、制药装备与车间设计、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药事管理等制药工程相关的专业知识。
3.实践训练要求
授予本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应充分接受实践训练,熟悉本行业工作流程和职业技术规范。实践环节可以以专业实践类课程实验、企业实践、课题研发或案例研究等形式开展。实践总结报告要有一定的深度、独到的见解。实践成果应直接服务于实践单位的工程规划、工程设计、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生产组织与管理。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可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开展。
4.基本能力要求
应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能够追踪最新技术发展趋势,理解、分析、综合国内外相关学科的信息与知识,能通过阅读、检索、学术交流、现场考察等途径获取所需的知识,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应具备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相关规范,在制药工程或相关领域或某一技术方向承担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与管理工作,能够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时,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系统性思维,用于开展创新试验、创新开发和创新研究;应有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组织、协调、联络、技术洽谈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团队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5.学位论文的要求
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也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拟解决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和较好的推广价值。主题要鲜明具体,避免大而泛。形式可多样,包括专题研究类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产品设计(作品创作)报告或方案设计报告等。学位论文或报告撰写应符合科技论文或相应报告写作规范,应在校内外导师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应有一定技术深度,相关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