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大学
科学研究
    药学院宋施豪副研究员和中山大学团队合作在Cell子刊Cell Reports和STAR Protocols发表新型群体感应受体鉴定和机制解析的重要成果
    2024年10月16日 09:38   

近日,海南大学药学院宋施豪副研究员联合中山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知名期刊Cell子刊《Cell Reports》(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7.5)和《STAR Protocols》发表重要成果。

微生物通过细胞与细胞间信号交流,以促进它们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这种细胞-细胞相互交流的机制被称为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群体感应被广泛应用于病原菌调节生物学功能和致病毒力。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cc)是医院中一类重要的条件致病细菌,通常感染囊型肺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患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其感染后常造成患者肺功能衰竭并伴有败血症,引起的临床症状被称为“洋葱伯克氏综合症”。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主要通过以BDSF为信号分子的群体感应系统调控生物膜形成、运动性等表型和致病性。因此,鉴定新型病原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受体并解析其调控机制,对于阐明病原细菌的致病机制并开发新型抗菌药物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2024514日,药学院宋施豪副研究员联合中山大学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Cell子刊《Cell Reports》发表题为“Regulation of Burkholderia cenocepacia virulence by the fatty acyl-CoA ligase DsfR as a response regulator of quorum sensing signal”的研究论文,本研究首次鉴定脂肪酸辅酶A连接酶DsfR除了在脂肪酸代谢过程发挥作用外,还作为BDSF信号受体调控病原菌致病性的全新功能,并证实DsfR蛋白的亮氨酸拉链结构发挥转录调控作用,该研究结果改写了脂肪酸辅酶A连接酶传统功能。研究首次鉴定脂肪酸辅酶A连接酶DsfR作为BDSF信号的受体,结合BDSF信号分子,并增强DsfR与靶基因启动子DNA区域的结合,调控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重要生物学功能和毒力。上述研究成果发表在中科院一区期刊Cell Reports,药学院宋施豪副研究员为本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海南大学为第二单位。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4.114223

此外,20241015日,海南大学宋施豪副研究员联合中山大学和宁波大学李惠利医院研究人员受邀在Cell子刊《Star Protocols》期刊发表了题为“Protocol to identify the signaling pathways of quorum sensing system in Burkholderia cenocepacia”的研究方案论文,详细阐述了利用群体感应报告菌株和随机插入突变体库、ChIP-SeqEMSAMST和分子对接、蛋白点突变等实验技术,进行病原菌群体感应信号受体的鉴定、调控机制和信号通路的解析的研究方案。这一实验流程为该领域科研人员鉴定群体感应新受体和研究群体感应调控网络的分子机制提供一种简洁且系统的实验方案。宋施豪副研究员为本论文第一作者,海南大学为第一单位。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南大学科研启动项目等经费支持。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xpro.2024.103381


  • 联系地址:海南大学药学院
  • 联系电话/传真:0898-66254967
  • E-mail:yxyyb@hainanu.edu.cn
  • Copyright © 海南大学-药学院